顯示具有 馬靈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馬靈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5月26日 星期二

拿破崙 馬靈高戰役 第十章 決戰前夕 之二

 決戰前夕 之二

1800年 6月13日中午 13:00 Lannes 的 第 I 軍和 Victor 第 III 軍齊頭停在 San Giuliano 等候拿破侖。法軍發現地圖上的馬靈高平原被零星的農莊,石牆和田地作物分割,很難仔細偵察。拿破崙15:00 左右帶所有能集中到的騎兵來到。但一場暴風雨令所有活動暫停至16:30

18:00 Victor在 Marengo  和 O'Reilly發生接觸在法軍的壓力下 O'Reilly 退回 Bormida 河的橋頭堡。
21:00 在黃昏最後餘暉下,法軍的炮兵司令 Marmount 發現奧軍在Castel Ceriolo 以西約三公里處浮橋。Marmount 立即命手頭的炮兵炮轟浮橋,但奧軍數量佔優的炮火將 Marmount 打退。拿破崙收到發現浮橋的報告後派出副官 Lauriston 去查明虛實。

當晚法軍宿營位置如下:



經過一整日的行軍人人衣履盡濕。法軍在泥濘中就地宿營。雖然敵軍就在眼前Victor 並無派出斥候警戒。
雖然奧軍所有戰俘都供稱奧軍主力還在 Alessandria,但一個混進戰俘的奧軍間諜就一口咬定奧軍正向 Casale 轉進;加上  O'Reilly 從 馬靈高的撤退 拿破崙忽視自己騎兵在 Casale 和 Po 河北岸並無奧軍活動的情報認定奧軍無心戀戰準備放棄 Alessandria。就算自己副官 Lauriston 有關 奧軍浮橋的報告亦被解讀為河上只有一條浮橋。

晚上拿破崙本來打算回到 Scrivia 河東岸過夜但雨後暴漲的 Scrivia 逼使他留在 Torri Di Garofoli。

但實際上奧軍是否會如拿破崙的主觀願望呢?


奧軍的決心

目前形勢是奧軍如從 Po 河北岸東進會受到 Moncey 在左 拿破崙在右的夾擊。如撤回 Genoa 則受 Massena 和拿破崙的東西夾擊。 Melas在衡量過雙方形勢後決定在 Alessandria 決戰。戰勝故然好,就算戰敗亦可以乘法軍打掃戰場回氣之際向 Genoa 轉進。

基於這個作戰指導,奧軍決定分三路進軍。
Ott 軍由 Castel Ceriolo 以西渡河。向東北方佯攻將法軍主力吸引過去。
中路 Melas 率主力沿 Marengo — San Giuliano 大路進軍。待法軍主力被 Ott 吸引過去後,向包抄法軍側背。
O'Reilly 則向東南方前進保護 Melas 主力的右翼。

三路軍隊在 6月14日日出時要 前出至 Fontanone Creek 西岸部署

但 O'Reilly 13日黃昏放棄了 Marengo 使得奧軍要直接從橋頭堡出發。而由於 Castel Ceriolo 以西 的浮橋受法軍威脅,奧軍晚上就將浮橋撤回橋頭堡後。這兩個事件對次天的決戰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明天 1800 年 6月 14日,如果得到命運女神的眷顧 拿破崙將會潰不成軍!七十一歲的老將 Melas 將會寫下他人生最光輝的一頁:打敗法國首席執政

拿破崙 馬靈高戰役 第九章
http://mardephk.blogspot.hk/2015/04/blog-post_20.html

拿破崙 馬靈高戰役 第十一章
http://mardephk.blogspot.hk/2015/06/blog-post.html





2015年4月21日 星期二

拿破侖 馬靈高戰役 第九章 決戰前夕 之一

由進入米蘭後拿破侖就待在當地將時間花在處理倫巴達地區的政治人事任命,安排補給及催促後方援軍等各種問題上。不過最重要當然還是要和在米蘭祝捷會上搭上的小三鬼混多幾天。軍隊部署事宜就交由參謀長 Berthier 負責。

1800年6月9日晚,拿氏終於抵達 Stradella 直接指揮軍隊。

當日Victor, Lannes 在 Stradella 與 奧軍大部隊的遭遇戰加上奧軍騎兵在 Casale 和 Valenza 出現的報告令到拿破侖審慎起來。估計交戰奧軍兵力至少有兩個軍以上即有一萬多人,而且還只是先頭部隊。奧軍可能不是按先前的估計經 Piazena東撤,而是已經在 Alessandria 集中。所以拿破侖先停下來等彈藥火炮和其它後續部隊跟上來。

同時 Massena 亦追上 Suchet 接過部隊的指揮。由於手上只有一萬兵力加上彈藥快耗盡 Massena 令正在追擊奧軍的Suchet 停在 Acqui 待命。 Massena 認為 Ott 在其東正由熱拿亞向 Alessandria 集中,如果 Suchet 太急進有可能在 Alessandria 南邊被集中在該處兵力佔優的敵軍夾擊。不過這麼一來法軍對奧軍在南部的壓力就大減,奧軍可以好整以暇集中精神和兵力對付東面拿破侖的主力了。最重要的是拿破侖還以為 Suchet 的追擊正在牽制著敵人。在資訊還是靠驛馬傳送的年代外線作戰的成敗往往就是決定在各分進支隊指揮的默契上。

就在法軍停下來的時候拿破侖滯留在埃及的愛將 Desaix 前來報到歸隊。拿破侖立刻重新調整建制騰出兩個師來給 Desaix 指揮。這個陣前易將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到即將來臨的決戰。

下圖可見法軍建制變動:
 Victor 的第三軍變動最大,改歸第三軍的 Gardanne 師更是剛在米蘭由補充兵組建而成的。至於Desaix 軍主帥更是剛走馬上任。


法軍調整部署,
 集團軍主力沿 Po 河南岸向東面 Alessandria前進;Lapoype 師在北岸與集團軍主力齊頭前進,如遇奧軍主力應退守 Ticino 河一線;集團軍主力行軍序列後衛師要隨時準備北渡增援 Lapoype 師。
後防方面,Chabran 師仍守備補給線聖班納峽道出口 Ivrea 一帶並派出騎兵斥候警戒 Po 河北岸 Chivaso - Valenza 一線防備奧軍北渡;
Turreau 師,牽制都靈奧軍;
Loison 師守備集團軍東面防止奧軍經 Manuta 方面的援軍,特別是要控制 Piazenza Cremona 等渡口。
Moncey (- Lapoype師 )守備米蘭至 Brescia 各交通線,米蘭衛戍部隊 為 Gilly 師。

拿破侖等了兩天還奧軍沒有動靜,於是在11日晚決定前出至 Scrivia 河一線,準備如果奧軍向東突圍時在 Scrivia 河一帶待其半渡時由 Victor 軍在正面阻擊, Lannes 及 Desiax 軍繞到北面襲其側背,將奧軍壓向 Suchet 軍 及熱拿亞方面。Lapoype 師在 Casteggio 渡口南渡 Po 河歸 Desaix 軍節制。

6月12日,法軍前鋒 Victor 軍進至 Scrivia 河的 Tortona 渡口但仍未有奧軍蹤影,Lapoype 師至入夜才過完河。而拿破侖最著緊的火炮終於有部份追到上來,法軍當晚大概集中到 41 門大炮。
但奧軍在那裡呢?會不會不像他預計一般向東突圍而是退向熱拿亞甚或者跑回北岸奔襲米蘭呢?拿破侖開始有點擔心了。

1800年 6月12日雙方軍隊位置如下:


6月13日。收到Chabran 在11日送出的報告稱發現奧軍在 Casale 收集船隻。拿破侖於是在清晨派 Victor Lannes 軍及 Murat 的騎兵渡過 Scrivia 河向 Marengo 平原方面搜索敵情。但前進了三個多小時還是沒有奧軍的影子。奧軍真的可能由 Casale 突圍或是由熱拿亞從海路撤出。

拿破侖於是命令 Desaix 將 Lapopye 師留在 Pontecurone,Monnier 前進到 Torre di Garofoli, Desaix 自己率 Boudet 師經 Rivalta 前進到 Serravalle。第 I 軍,第 III 軍向 Alessandria 前進。拿破侖的部署是一旦奧軍由 Casale 突圍 Laspoype 師可以過渡河支援 Moncey。而 Boudet 師向 Serravalle 方面前進是準備一旦奧軍向熱拿亞撤退時一定要經 Novi 或 Serravalle 進入熱拿亞北方的山區。佔領Serravalle可以側擊奧軍。Monnier 師則準備隨時支援三方面的戰鬥。

中午 13:00 Lannes 的 第 I 軍和 Victor 第 III 軍齊頭停在 San Giuliano 等候拿破侖。
 1800年 6月13日雙方軍隊位置如下:

所謂備多必失,撇開 Massena 軍不說,預準集團軍屬下的五個軍除了第 I,第 III 軍的三個半師外,其它七個師不是在當守備駐軍外就是在當準備隊,而且還分散各處。拿破侖犯了一個根本錯誤,就是認為對方只是想突圍而會避開決戰。但他根本就不曉得對方會從何處突圍。在此情況下唯在有各處對方有可能突圍之處都下一子。不過就算對方真是突圍,這些一個師一個師的部署如何阻截奧軍主力,到法軍從其它各處趕到時奧軍已經遠去了。

進攻是最好的防守,只要法軍集中兵力,利用速度打亂敵方的部署,就可將奧軍變成被動,要跟著法軍的指揮棒起舞了。這個就是後來普法戰爭以至二次大戰的閃電戰的中心思想。

拿破侖 馬靈高戰役 第八章 :
http://mardephk.blogspot.hk/2015/04/blog-post.html

拿破侖 馬靈高戰役 第十章 :
http://mardephk.blogspot.hk/2015/05/blog-post.html



2015年4月9日 星期四

拿破侖 馬靈高戰役 第八章 敵軍在那裡?

Où est que l'ennemi?
1800年6月4日法軍Duhesme第二軍 的 Boudet 師佔領米蘭東南20公里 的Lodi。
Lodi 這個地方對拿破侖有特別意義。
如果說1795年10月5日是拿破侖事業的起點,那一天他的大炮將巴黎的反"三份二議會"暴動轟散,Lodi 就是拿破侖神話開始的地方。(註1)


                                                     上圖:奧軍對法軍意圖的判斷

對奧軍來說四年前拿破侖就是從 Lodi 開始 一直打到離 Wien (維也納) 一百五十公里的 Leobon,逼奧地利在 1798年4月簽下和約。所不同的是上次拿破侖是沿地中海北岸殺上 Lodi 再佔領米蘭然後東進。而這一次是由北及西先攻佔米蘭再經 Lodi 東進。按此判斷奧軍在 Alessandria 集中後直拊法軍後背。不過這樣做之前首要保障兵團的補給線。
在上次的意大利戰役雙方曾在 Gardia 湖南端相持了一段時間。Melas 估計法軍這一次亦會在這區決戰。如果要在 Gardia 湖南面跟法軍決戰,部隊要經 Piacenza 渡過 Po河,而從 Genoa 港口到此區的大路亦要經 Piacenza,從奧國來的補給亦是要經此。
所以 Melas 在6月1日就先向 Piazenca 派出 O'Rielly 一個旅連兵團炮兵預備隊去保障渡河點安全並準備從此地向湖區前進。都靈主力6月6日向Alessandria 進發。

拿破侖的判斷又是怎樣呢?
他認為要在 Ott 還未能從熱拿亞騰出手來之前,首先解決 Melas 在都靈方面的部隊。拿氏認為法軍兵力上對 Melas 有優勢。而且 Melas 應該亦會認識到這一點。所以拿破侖推斷 Melas 會東撤而 Ott 則會向東北撤退會合Melas。而奧軍會在 Piacenza 方面會合。Lannes 軍由 Chivasso 沿 Po 河北岸一路直抵 Pavia 皆無敵蹤,推測奧軍為了避免與法軍在Po 河北岸開闊的地方接戰,會沿南岸東撤。不過亦不能抹殺奧軍由北岸撤退的可能性。

按此判斷,法軍向 Piazena派出一個師加上 Murat 的騎兵佔領渡口並渡過Po 河南岸西進搜索敵情。而 Lannes 軍則由Pavia出發在 Stradella 附近渡過 Po 河南岸佔領 Stradella 並準備在此與 阻擊Melas 軍。Stradella 是 Po 河南岸最窄之處,北邊是河岸草澤南邊是山,山河之間最窄處只有一公里闊,奧軍如要通過就只能正面進攻,奧軍的火炮和騎兵優勢發揮不到出來。

                                                1800年6月5日雙方形勢


O'Reilly 的先頭部隊在 6月6日早上進抵 Piacenza 發現橋樑已經被守軍燒毀,跟著後方就有法軍出現。原來 Lannes 軍在 Belgiojoso 南面找到一條索道擺渡,他派出保障渡口的尖兵和 O'Reilly的東行部隊發生遭遇戰。在不知對方虛實和自己只有一個旅的情況下O'Rielly立即下令全軍來個一百八十度後轉全速跑回Alessandria。

                                                   上圖:1800/6/6 雙方形勢

得到 Lannes 在 Stradella 東碰上奧軍後法軍參謀長Berthier立即召回正向 Lodi 開拔的 Victor 軍改為經 Pavia 增援 Lannes,Victor 和 Gardanne的騎兵緊隨其後 。 Duhesme的第二軍佔領 Cremona 後渡過南岸西進攻佔 Piacenza。

簡陋的渡河器材阻慢了 Lannes 的部隊渡河,O'Reilly 得以從 Lannes 眼下全身退回 Stradella 東。收到消息的 Melas 亦傳令 Ott 加快北上支援 O'Reilly。

Murat 和 Boudet 師被奧軍燒了橋後第二天在 Noceto 搞到了一些船,在 6 月 7 日清晨終於過了河,佔了 Piacenza,而且還擊潰了分別由 Parma 方面和 Ott 向Piacenza 派出的各一個旅。拿破侖從Murat截獲的通訊得知 熱拿亞已失陷。

6月8日 凌晨 Po 河開始泛濫,河闊了很多,不過 Lannes 終於連大炮亦完全過了河。O'Reilly 的後衛被趕到 Stradella 鎮外西出口。Victor 的 Chambalhac 師除火砲外亦開入鎮內。有見及此 Berthier令隨後的騎兵改經 Piacenza渡過南岸向西增援 Lannes,但就被 Murat 在 Piacenza截留在當地。不過Murat就整日停在Piacenza 守著渡口無所事事。(註2)

拿破侖根據截得由Melas向Wien發送的信得到奧軍在6月5日的位置。Ott向 Acqu進發, Elsnitz 經 Ormea 撤向Alessandria,而Kaim則仍在與 法軍對持中。這封信可能是奧國間諜的傑作。不過拿破侖就深信不疑。他認為Melas要到6月12-13日才能在Alessandria集中到22000兵力,而法軍會有兩個旅的優勢。6月5日至12日有七天的時間,但從米蘭到Alessandria三天腳程就可以,拿破侖這個估算實在小看了奧軍的腳力。拿破侖命令Lannes的第一軍立即向Voghera前進,Victor在後跟進支援第一軍,Moncey軍在北岸與南岸第一軍平頭西進。這裡要提一提作為前鋒的第一軍並無如其它軍一般有兩個師,它只有一個師加一個旅的兵力。

Ott 在 8日 晚開抵 Voghera 在會合了 O'Reilly 的部隊後奧軍在此的兵力有 17000人及火炮35門。
9日早 奧軍在 Casteggio 進入陣地。剛到的Lannes 立即發起攻擊。這時第一軍只有火炮4門和5400兵力,當然被奧軍打退,但在加入後續的 Victor軍 ( 6000兵)後法軍終於將 Ott趕出陣地。因缺少騎兵法軍的追擊到了Montebello就打住。如果不是 Murat 將各師的騎兵截留 佔奧軍一半兵力的Ott 部其後撤可能就變成潰退,奧軍兵力可能就真正處於劣勢。
當日 Monier 及 Gardanne 師亦全部渡過了南岸。得到Duhesme從 Cremona派出的一個旅接防後 Murat 和 Boudet 向西進。

拿氏在9日晚抵Stradella。收到 Suchet 正在追擊法南奧軍的好消息後,加上法軍已經佔領 Stradella 西,拿破侖決定向 Alessandria 進發。




(註1)
在Lodi 拿破侖由一個將軍變成一個受士兵愛戴的軍神。1796年5月10日,法軍前鋒在 Lodi 鎮外與奧軍後衛爭奪一條橋,波拿巴 . 拿破侖身先士卒站在火線前,不但親自逐門火炮校準跟對岸奧軍炮戰,更在法軍衝過橋時率各將領混在士兵中一同沖鋒。其時法軍騎兵由上游渡河準備從後進攻東岸守軍。拿破侖將前鋒Dallemagne的步兵排成6人一排的縱隊在橋的西邊待機,後邊鎮上則有 Massena部準備跟上。但到了下午六時包抄的法軍還未出現,而很快就要天黑了敵軍隨時可以脫離戰場。拿破侖決定不等了。他下令火炮加倍射速。而在硝煙中Dallemagne的步兵就向橋上衝鋒。奧軍等到法軍衝到橋中時突然來一個槍炮齊射,法軍被打得頭暈轉向攻勢立時頓挫。拿破侖見狀立即拔出配刀向橋上衝過去。他身邊的參謀長 Berthier 執起一支軍旗也跟著他衝過去。在場各將領如 Lannes Massena Dallemagne等及司令衛隊跟著一哄而上。擠不上橋的人就跳下河開槍掩護。其時剛好包抄的騎兵在奧軍很面出現,奧軍就趁機退去。當時有士兵就讚嘆說:波拿巴像一個小伍長一樣身先士卒!於是拿破侖在他的士兵中從此有了一個親切的諢名,叫 "le petit caporal"小伍長。
二戰時深受盟軍推崇的沙漠之狐隆美爾曾經說過:我從不會要求部下幹一些我自己做不來的東西。
的確作為一個領導在定下方針計劃後一定要在計劃實施時跑到最前線觀察計劃實施的情況方便實時配合前線指揮按現況優化計劃。這個當然不是要求領導滿場飛。計劃 的每一個階段都會有一部份是主宰全局的,只要掌控到這部份就可以了。而在前線時當然不可以跨過下級領導直接指揮,要聽取下級的判斷並將你的想法判斷跟下級 溝通再下決心。這久而久之就可以培養出跟自己現場判斷沒兩樣的下級領導層。

(註2)
1795年10月5日待業中的拿破侖被國民議會委任他領軍鎮壓巴黎人民的反三份二議會起義。收到成為副司令的委任後拿破侖抓住身邊一名騎兵上尉叫他找來二百匹馬將城外的四十門大炮拉回來。之後拿破侖就是靠這四十門大炮敉平起義踏出仕途的第一步。而這個騎兵上尉就是 Murat。Murat 後來成為拿破侖的騎兵司令。

 馬靈高戰役 第九章 決戰前夕:
http://mardephk.blogspot.hk/2015/04/blog-post_20.html

2014年12月27日 星期六

拿破侖 馬靈高戰役 第六章 緒戰3 法軍的判斷和部署

法軍的判斷和部署



1800年5月26日法預備集團軍主力,除了Chabran師還在 Fort Bard 前面解決阻礙法軍輜重通過的奧軍外,集中在 Ivrea,三萬二千人及八門大炮。

拿破侖再一次站在他人生路上的十字街頭。首席執政的人頭保不保得住就要看他下一步要怎樣走了。
從 Ivrea 有三條路可走。
第一條路是右轉直取都靈Turin,直接與Melas的奧軍主力決戰。
第二條路是直出中路取 亞歷山德利拉 Alessandria。
第三條路是左轉取米蘭 Milan。

拿破侖的所謂主力大部都是新兵,如果沒有大量火炮掩護,戰力成疑。目前不論糧食彈藥火炮都被卡在隘路,和Melas決戰勝算不高。
而且對方目前實力如何法軍並無把握只知道擋在都靈正面有奧軍一萬多,法南約三萬多兵和包圍著熱拿亞的兩萬兵,至於擋在瑞南各山隘出口則約有一萬兵。

這就是說都靈方面法軍三萬菜鳥在欠糧欠彈藥欠火炮下要對付三到四萬的正規奧軍。如果是日後的拿破侖他當然會先取都靈,但剛剛幾天前在隘路上他坐的騾子腳下的冰一滑,要不是身邊的嚮導一把拉住他這個首席執已經去了見路易十四了。今天他不願意再冒險。

取 Alessandria 則可解熱拿亞之圍及從其兵站奪得補給,但就要準備被 Ott 和 Melas 的向心攻擊或被 Melas 拊法軍腹背的 Ivrea。

取米蘭則除了奪取補給外還可以威脅守著從瑞士南下米蘭平原各隘口的奧軍為Moncey兵團南下米蘭製造條件。
從地圖上看我們不難看到由米蘭就可以一馬平川直取 Manuta 要塞截斷奧軍與奧地利本土的交通線。

當然攻取倫巴達首府米蘭還有一個好處是為首席執政取得解放意北人民的桂冠。首席執政正正急需這一個勝利來鞏固他的地位。
取米蘭這一路有一個問題就是會遠離 Ott 和 Melas, 給他們時間集中兵力。

權衡利害之後拿破侖決定向米蘭進軍。

法軍決心如下:
Lannes 軍向南驅逐奧軍至 Orco 河南岸及 Po 河南岸一線並佔領 Chivasso 及附近渡口。之後前出至 Pavia 掩護集團軍主力向米蘭的進軍。

預備集團軍主力經 Vercelli - Buffaloa 一線向米蘭前進,在米蘭與 Moncey 軍會合後向東南搜索奧軍主力決戰。

第七章:
http://mardephk.blogspot.hk/2015/01/blog-post.html






2014年12月14日 星期日

拿破侖 馬靈高戰役 第五章 緒戰2 奧軍的判斷和部署

奧軍的判斷和部署: 

  1800年5月22日 奧軍統帥Melas離開 法南Var河前線,25日抵達 Turin。26日,奧軍 Haddick 支隊被逐出在都靈北約三十公里的 Romano 高地,據前線報告,該敵為一從 Ivrea 方面南下之法軍,並確認拿破侖在此部隊中。同日奧軍法南Var一線攻勢再度受挫。
   從27至31日, 都靈西面 Susa 一線法軍幾次進攻皆被 Kaim 擊退。Melas 判斷都靈是法軍的目標。
    法南方面 Elsnitz 接到向熱拿亞後撤的命令後開始撤出 Var 河一線,但卻被 Suchet 從右翼包抄追擊。

     從 Melas 方面看目前的形勢,
Elsnitz 被逼後退,正從 Coni 方面向都靈後退。
Ott 則仍未能從熱拿亞脫身。
如果憑手上在都靈的兵力 (約 28000兵力) 向北找尋拿破侖主力決戰又怕法軍從西面  Susa 和南面 Coni 攻擊奧軍側背。奧軍如在都靈決戰,其交通線剛好與雙方進軍路線成直角,意味著拿破侖隨時可以切斷奧軍 Turin 與 Alessandria 間的補給線,逼奧軍經山區向熱拿亞撤退。Melas 決定先向 Alessandria 轉進,保障奧軍向熱拿亞或向 Manuta 要塞區運動的自由。

( 研究這段時期奧軍作戰指導時有一點要留意的是奧軍的補給機制很完善,當年有一個說法:前線的每一條 麵包都是由維也納前運的。這個良好補給機制亦造成奧軍對補給線的過度重視。往往變成掣肘奧軍行動自由的心理障礙。)

     5月31日, Melas 下達向 Alessandria 集中的命令。都靈部隊經 Asti 向 Alessandria 集中。法南部隊向 Coni轉進,掩護都靈主力向 Alessandria運動,再經 Asti 向 Alessandria 集中。熱拿亞 Ott 經 Novi 向 Alessandria 集中。熱拿亞方面要派出一個旅先遣隊佔領 Piacenza 渡口。都靈方面派出 O'Reilly 率一個旅護送兵團的炮兵預備隊前往 Piacenza 保障其渡口安全。

     奧軍部署如下圖:


第六章: http://mardephk.blogspot.hk/2014/12/3.html

2014年12月9日 星期二

拿破侖 馬靈高戰役 第四章 緒戰1

Allons Bataillons! 向意大利進發

    法國預備集團軍開始進軍。在大軍前面為了躲避伕役,居民紛紛避走,連運輸必備的騾子都徵不足數。由於大雪,大炮都要放在由樹幹造成的雪撬上由士兵拽進山。

    1800年5月17日 Lannes 佔領 Aosta。第三軍的 Chabran 師隨後抵達。第二天 Lannes 驅逐了在 Chatillon 的1千多克羅地亞部隊。拿破侖則留在 Martigny 催促輜重趕上大軍和安排瑞士盟軍保障法軍後方。

    5月19日,Lannes 前進到 Fort Bard 發覺這個碉堡建在一個峭壁上俯瞰著隘道。不獨如此,奧軍還將碉堡旁邊的村莊都有加強工事,法軍被逼停止前進。拿破侖進駐 Etroubles。

    同日在尼斯督戰的 Melas 接到法軍向瑞士集中的報告。但法軍五路進軍的報告很混亂,按常理法軍應會是為熱拿亞解圍,所以Melas 估計 Turreau 在 Susa 一路的軍隊是主力所在。Melas 立即命令由尼斯前線抽調兩個旅馳援在Turreau面前的Kaim。留下的部隊則由由 Elsnitz 指揮牽制著 Suchet 直至 熱拿亞陷落後立即經 Coni 北上向都靈集中。Haddick 部隊和從威尼斯增援的各部向都靈集中。

    法軍補給和大炮都被阻在 Fort Bard 前面。Berthier 曾經從旁邊山徑部署兩門山炮試圖炮擊它,但口徑太小起不到作用。步兵惟有由旁邊的山徑繞過它繼續前進。Berthier 花了兩天清除 Bard 周圍村莊的工事但大路仍然被碉堡控制著,就算想趁黑夜通過亦不成功。

    5月22日 Lannes 前出到山隘出口的 Ivrea 鎮。這個鎮有加強工事由 Haddick 的 2500兵力及 14門大炮駐守。Lannes 的部隊用刺刀花了兩小時將奧軍趕走,俘獲三百奧軍和全部大炮。
    Elsnitz 的奧軍在 Var 河一線的攻勢再一次被擊退。
    Turreau 同日將奧軍趕出 Susa,並向都靈前進。

    5月24日,Berthier 會合 Lannes。拿破侖則忙著安排第三軍的 Chabran 師圍攻 Fort Bard 意圖打通補給線。Berthier 從俘虜口中探到熱拿亞仍在法軍手中,Haddick 和五千奧軍在 Ivrea 南方約 10公里處,奧軍主將 Melas 5月23日被傳在都靈。Susa 方面的 Turreau並無消息。欠大炮欠彈藥的預備集團軍現在要決定
向南會合 Susa 方面的 Turreau 支隊
還是向東清除擋在即將起動的 Moncey 支隊進軍路線各隘路南方出口的奧軍。

    Melas 這一天在前往都靈途中收到幾千法軍通過 Fort Bard 的報告,他立即命令 Elsnitz 向熱拿亞的 Ott 部隊靠攏。

當日兩軍位置如下:

第五章:  http://mardephk.blogspot.hk/2014/12/2.html


   

2014年12月1日 星期一

拿破侖 馬靈高戰役 第二章 作戰計劃

    公元1799年11月18日拿破侖成為法國臨時政府首席執政。
    拿氏就任後首先要做的是向反法同盟提出和談。從政治上看法國政府被政棍弄到停擺,經濟民生軍隊都陷入無政府狀態,法國像一個爛透的柿子隨時四分五裂。從軍事上看法軍主力的萊茵集團軍正在上萊茵至瑞士北境和兵力大致相同的奧地利 Kray 兵團對峙,但意大利集團軍卻被具數倍兵力的 Melas 兵團力壓,法軍很快就會頂不住。你拿破侖憑什麼可以說服人家坐下來談?拿破侖對此心知肚明,所以亦作出兩手準備。

    公元1800年1月25日,坐上首席執政這個座位兩個月零七天的拿氏下令作戰部長Berthier組建並領導一個有6萬兵力的預備集團軍向第戎 ( Dijon ) 集中。同盟國第一時間從間諜中知道這個集團軍的組建。但因為軍隊給養系統還未恢復,預備集團軍要分散成小單位在第戎大範圍內各地就地徵糧及宿營,根本不像有重兵集中,加上從各地徵召的新兵,不論軍紀裝備都亂糟糟,所以同盟國推斷這個所謂的預備集團軍只是虛張聲勢想牽制奧軍來替義大利集團軍減少壓力。

    同盟國的計劃很簡單,就是在由奧軍在萊茵一線採取守勢牽制住法軍及由英軍在大西洋沿岸派兵騷擾,而同時則主力攻取熱拿亞 (Genoa),得到熱拿亞後利用其港口與英國海軍聯合沿岸西進攻取法國海軍地中海母港土倫 (Toulon)。當法軍從萊茵一線抽調兵員增援南線時萊茵方面的Kray兵團就轉守為攻直指巴黎。


    法軍原本是計劃由拿破侖指揮預備集團軍及萊茵集團軍由萊茵河上遊彎曲部 Schaffhausen出擊。將 Kray兵團和 Melas 兵團的聯系打斷,之後拿破侖指揮預備集團軍南下聯合意大利集團軍打破Melas兵團,而Moreau則揮軍追擊 Kray 兵團。但 Moreau 將軍寧願辭職都不願接受拿破侖的指揮。鑒於 Moreau 在軍政界的聲望首席執政亦拿他沒法。


    商議到最後是由萊茵集團軍分出2萬5千兵力守住瑞士南部與意大利的邊境山峽要衝。再由萊茵集團軍進攻Kray兵團南翼。到攻勢有進展後,拿破侖率預備集團軍聯合Moreau留在瑞士南部的2萬5千兵力越過山峽南下米蘭 (Milan)平原解放意大利集團軍。
    萊茵一線法奧軍力相等都在10萬多左右,如果分出2萬5千兵給拿破侖,Moreau 拿著只有對方四份三的軍力還要去攻擊,正常人都不會幹吧。
    但前線並不會等你慢慢扯皮。一入春暖意大利方面立刻就出現險情了。

第三章:
http://mardephk.blogspot.hk/2014/12/blog-po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