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文徵明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文徵明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3月29日 星期二

簡體字來源—導/导 文徵明

 中文字由篆書簡化至秦代隸書筆劃依然較多。

漢代帝國幅員擴大,政治架構開始成熟,基層官吏大增,
為應付大量日常記錄文書,學歷不高的基層官吏開始自創簡化漢字,慢慢就衍生出俗體字。
這個簡化過程自始一直未停。簡化主要是方便快捷書寫。
這就造就了行書,而行書又進一步變為易于筆走龍蛇的草書。
簡化後的草書就變成書法家騷人墨客高級知識份子的專利了。
而所謂的繁體字俗體字反為普通販夫走卒所用。

簡體字很多源自行書、草書,

而行書草書又源自下級官吏為方便日常繁重文書紀錄書寫變出俗體字而來。   

草書在士大夫階級流行並大量用在公文。

但草書的藝術性在公文上容易造成溝通失誤。

至明朝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韓道亨 編撰 《草訣百韻歌》

將草書中容易混淆的部首區別出來。

導  字行書省去頭上兩點即成簡體字的  导  

明文徵明 行書 離騷




2022年1月31日 星期一

簡體字來源—顧/顾

中文字由篆書簡化至秦代隸書筆劃依然較多。自秦朝書同文後文字簡化就開始。

漢代帝國幅員擴大,政治架構開始成熟,基層官吏大增,
為應付大量日常記錄文書,學歷不高的基層官吏開始自創簡化漢字。

這個簡化過程自始一直未停。簡化主要是方便快捷書寫。
這就造就了行書,而行書又進一步變為易于筆走龍蛇的草書。

簡化後的草書就變成書法家騷人墨客高級知識份子的專利了。
而所謂的繁體字反為普通販夫走卒所用。

而簡化後的俗字又反過來影響了楷書。


文征明 後赤壁賦

楷書  顧/顾




文徵明 離騷
行書   顧/顾



趙孟頫 遠遊帖

 行書 顧/顾



宋 蘇軾

豐樂亭記 
楷書  顧/顾





2019年5月18日 星期六

簡體字來源 報/报,王羲之,文徵明

中文字由篆書簡化至秦代隸書筆劃依然較多。
漢代帝國幅員擴大,政治架構開始成熟,基層官吏大增,
為應付大量日常記錄文書,學歷不高的基層官吏開始自創簡化漢字。
這個簡化過程自始一直未停。簡化主要是方便快捷書寫。
這就造就了行書,而行書又進一步變為易于筆走龍蛇的草書。
簡化後的草書就變成書法家騷人墨客高級知識份子的專利了。
而所謂的繁體字反為普通販夫走卒所用。


字的簡體字是從草書來的:



王羲之,寒切帖:





文徵明,滕王閣序




2017年10月11日 星期三

文徵明 臨 簡體字來源

中文字由篆書簡化至秦代隸書筆劃依然較多。
漢代帝國幅員擴大,政治架構開始成熟,基層官吏大增,
為應付大量日常記錄文書,學歷不高的基層官吏開始自創簡化漢字。
這個簡化過程自始一直未停。簡化主要是方便快捷書寫。
這就造就了行書,而行書又進一步變為易于筆走龍蛇的草書。
簡化後的草書就變成書法家騷人墨客高級知識份子的專利了。
而所謂的繁體字反為普通販夫走卒所用。


文徵明
滕王閣序

臨 

醉翁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