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8日 星期日

第六十八回 下  散家財陳氏買齊國

周列國志 第六十八回 下  散家財陳氏買齊國

    魯襄公二十八年 齊景公三年 ( BC545 ),齊國 高蠆 欒肹 鮑國 田須無(陳文子) 四家 滅慶氏 逐慶封,由四家主齊政。高樂兩家是齊國宗室屬公族,鮑陳兩家則是大夫之後是士族。

註:齊國陳氏乃齊桓公時因陳國內亂其公子元奔齊後以陳為姓。當時陳田同音,後稱田氏。今天星馬一帶華人陳姓的在護照上的譯音是用 Tan 可能就是當年陳田同音的證據。後田氏有齊後還有自稱 陳侯 見十四年陳侯敦

    魯襄公二十九年(BC544)大夫高止代表齊國與其它國家參與築杞城。回國後自恃有功欺壓同僚勢頭漸漸蓋過高蠆高蠆以與朝臣合作態度不佳為由逐高止往北燕之地。高止出奔後,其子高豎據盧地叛變。齊景公六年,齊景公派大夫閭丘嬰率軍圍攻盧地。高豎請求齊國為高止家氏立祀作為投降條件。閭丘嬰答應後,高豎交出盧地出奔晉國。閭丘嬰向景公復命。景公乃立高傒曾孫高酀以守高傒之祀高蠆惡閭邱嬰斬草不除根於是借故殺了閭邱嬰並順便驅逐各公子出國,舉朝皆為不平。
欒高兩族皆姜姓[註],亦即齊國宗族,所驅各公子亦姜姓宗族,高蠆這麼一來雖消除了宗族內競爭對手但卻削弱了姜姓的勢力,給鮑田兩氏更大的發展空間。

    魯昭公三年(BC539)欒肹卒,子欒施嗣為大夫。

    及魯昭公八年(BC534),公孫卒,子高彊嗣為大夫。 之前齊景公八年,晉國派韓起國事訪問齊國時,高蠆 欒肹高彊欒施見韓起,韓起曾說過這二個齊惠公曾孫"非保家之主"。現在高蠆去了見姜太公呂望,晏嬰就說齊國姜姓要息微了。

    高疆承家後發生了一段小插曲。欒施以疆年少為由將原高蠆家宰梁嬰殺掉,家臣子成等逐走,引起高家族人家臣不滿以其欲佔高氏家產為由曾訴諸陳文子要求田氏武力介入。欒施這個做法會打破四家勢力平衡,陳文子準備直接介入。欒施收到風方知自己闖出禍來,自己本身實力不足以抵抗其它各氏。於是跑去見陳文子。其時陳文子見欒施到訪就將已穿好的盔甲換回平常裝束見他。陳文子質問欒施是否有其事,又說其子陳無宇已經準備好家甲武力調停。欒施就說是誤會:這個後輩我提攜他還恐不及怎會佔他便宜呢。及後欒施立高疆家宰為高氏家宰。證諸後來高疆欒施成為酒友來看似乎是欒施為免原高蠆家宰家臣架空高疆而出手。

    高彊年少嗜酒,欒施亦嗜酒,而且大家同是宗族是齊惠公的曾孫,常相約一道劈酒,慢慢就形成小圈子,與權臣之後的陳無宇鮑國就沒有怎樣來往。這兩個酒鬼醉後多胡言亂語,少不了陳家長鮑家短取笑一番,二人家中人多口雜,這些閒言閒語慢慢就傳到鮑陳二人處,引起陳鮑不滿,變相將鮑陳推在一起。鮑氏是齊桓公時名臣鮑叔牙之後,陳氏是陳公子元之後亦是齊桓公時的大夫,四族遂分為二黨。大家嫌隙漸生。

    魯昭公十年(BC532),一日,高彊家中又醉酒,鞭打下人,欒施又加多幾鞭,下人懷恨,乘夜跑到鮑國處謂二人密謀政變次日攻打陳家鮑家。鮑國叫這個下人轉告陳無宇約他先下手。陳無宇見是鮑國通知立即點齊家甲登車去鮑家會齊。
    誰知陳無宇在路上竟碰到高彊。高彊還是半醉,並無半點警覺,還問陳無宇帶兵何往。陳無宇惟有謂有下人叛逃,帶人追捕而已。高彊則謂去欒施家再飲。

    陳無宇去到鮑家只見鮑國全副武裝準備停當只等陳家一到就出發。陳無宇將路上碰到高疆往欒施家再飲一事告訴鮑國。鮑國於是派人往欒家查探,原來二人已喝到一塌胡塗,一點都沒有準備政變的模樣。知道被高家下人騙了,鮑國欲打退堂鼓,但陳無宇則謂恐剛才高疆見到其大隊人馬會打草驚蛇,不如乘二人酒醉將錯就錯先下手為強。

    兩家家甲殺向欒家將欒家團團圍住。高欒醉中聞變大吃一驚,高疆提出前門佯攻,主力從後門殺出往齊景公寢宮挾齊侯調動政府軍平亂。鮑陳兩軍見其突圍往齊侯寢宮處走,恐其挾持齊侯到時鮑陳就變逆賊了,於是在後力追。是時高家聞變,家臣亦帶兵來救。

   齊侯聞四家互攻立派衛兵把守宮門並召晏嬰入宮。欒高家甲強攻不得, 四家家甲就在齊侯寢宮前各據一邊對峙。齊侯問晏嬰應對方法。晏嬰就分析:欒高二家恃是宗室專權,先逐高止後殺閭邱,國人不滿,現在更犯寢宮,罪大惡極。不過鮑陳二氏私興兵甲罪亦不輕,惟君裁之。齊侯於是傳令公甲討伐高欒,形勢急轉直下,兩人出奔外國。鮑陳遂逐兩家妻子分其家財。

    晏嬰就對陳無宇說:閣下逐宗室世家又沒其產,人家會議論你,不如將分得之財盡散歸公,人人將稱頌閣下之仁德。陳無宇於是將所分得財物食邑紀錄成冊獻與齊侯。要知齊景公年輕被扶上齊侯這個位,本身並無實力,晏嬰之意是要陳無宇將所得高欒二家之財產獻出以實景公口袋。
    陳無宇又厚積民心,凡借出之糧用大斗,民眾還糧時用細斗,無力還債的更燒其欠單。陳無宇又請景公召還高蠆之前所逐各公孫,而且對各公孫多所厚置。於是齊國上下人人稱頌陳氏之德。陳無宇避居莒地。
陳無宇更多走一步對景公母孟姬,亦即其岳母,多所私贈。所以當陳無宇辭景公封莒旁之地之後,孟姬對景公進言,請景公將高唐之邑賜陳氏。左傳昭公十年:穆孟姬為之請高唐 陳氏始大。

    陳無宇厚結人心後再進的一步未必人人可以做得到,就是避居莒地韜光養晦。這種不爭一時,志在萬世的做法不是現代只爭朝夕的人可以理解的。

    晏嬰見人心歸陳氏,亦私勸景公寬刑薄斂,景公不能從。

   景公本是前任莊公的異母弟因莊公被殺才有機會登基。
魯昭公三年 (BC 539)晏嬰使晉時曾與叔向謂齊國三老凍餒,屨賤踊貴
重斂是為積財富供自己揮霍因為景公自己亦不知何時被臣下殺死,輕罰是為塞反對聲音輕罪皆會重罰。這個是義足。因景公喜刖刑所以晏嬰謂鞋平義足貴。

    正因君不施德,臣下才有機會借私恩小惠籠絡民心為日後轉移政權做準備。

無宇之妻孟姜乃靈公與穆孟姬所出是景公之姊。陳無宇父陳須無亦即陳文子死後景公為其厚葬。洹孟姜壺上之銘文即紀此事。



註:春秋時代姓氏的意義和後世的意義略有不同。春秋時姓是太祖時的姓,後人分支到各地後以氏代表屬那一支系。姓是根,氏是支。以齊國為例,立國太祖是姜尚,所以齊宗室姓姜,欒氏高氏國氏是分支。
通常氏是從所封食邑而得名,但亦有以祖先的官職為氏,如齊國的國氏亦是姜姓,因得周天子任為輔國正卿故後以國為氏。
至於本文的欒氏則是齊惠公之子,公子堅之後,公子堅字子欒,遂以欒為氏,欒施是公子堅之孫。

後世則因女子出嫁從夫嫁後本來之閨名外人不能直呼,故以氏代姓,如林姓嫁入家後外人只能稱其為陳門林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