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東周列國志 第三回 犬戎主大鬧鎬京 周平王東遷洛邑

第三回 犬戎主大鬧鎬京 周平王東遷洛邑

    話說申侯進表之後,有人在鎬京探信,聞知幽王命虢公為將,不日領兵伐申,星夜奔回,報知申侯。
申侯大驚曰:「國小兵微,安能抵敵王師?」
大夫呂章進 曰:「天子無道,廢嫡立庶,忠良去位,萬民皆怨,此孤立之勢也。今西戎兵力方強,與申國接壤,主公速致書戎主,借兵向鎬,以救王后,必要天子傳位於故太 子,此伊周之業也。語云:「先發制人,機不可失。」
申侯曰:「此言甚當。」遂備下金繒一車,遣人賷書與犬戎借兵,許以破鎬之日,府庫金帛,任憑搬取。
戎主 曰:「中國天子失政,申侯國舅,召我以誅無道,扶立東宮,此我志也。」
遂發戎兵一萬五千,分為三隊,右先鋒孛丁,左先鋒滿也速,戎主自將中軍。槍刀塞路, 旌旆蔽空,申侯亦起本國之兵相助,浩浩蕩蕩,殺奔鎬京而來,出其不意,將王城圍繞三匝,水息不通。

幽王征申的計謀沒有錯,但卻用錯了人。這個虢公陪幽王玩樂就可以,但行軍調兵就沒有經驗。所謂兵凶戰危,一旦決定出兵就要動員要行動,那有敵軍兵臨城下自己的軍隊還未動員。一戰爆發俄羅斯動員緩慢,為了減輕西線英法的壓力,在未完成動員的狀況下被逼分段投入兵力進攻德東做成坦能堡和馬祖里湖大敗。

幽王聞變,大驚曰:「機不密,禍先發。我兵未起,戎兵先 動,此事如何?」
虢石父奏曰:「吾王速遣人於驪山舉起烽煙,諸侯救兵必至,內外夾攻,可取必勝。」
幽王從其言,遣人舉烽。諸侯之兵,無片甲來者。蓋因前被 烽火所戲,是時又以為詐,所以皆不起兵也。
幽王見救兵不至,犬戎日夜攻城,即謂石父曰:「賊勢未知強弱,卿可試之。朕當簡閱壯勇,以繼其後。」虢公本非能 戰之將,只得勉強應命,率領兵車二百乘,開門殺出。申侯在陣上望見石父出城,指謂戎主曰:「此欺君誤國之賊,不可走了。」戎主聞之曰:「誰為我擒之?」孛 丁曰:「小將願往。」舞刀拍馬,直取石父。鬥不上十合,石父被孛丁一刀斬於車下。戎主與滿也速一齊殺將前進,喊聲大舉,亂殺入城。逢屋放火,逢人舉刀,連 申侯也阻當他不住,只得任其所為,城中大亂。
  幽王未及閱軍,見勢頭不好,以小車載褒姒和伯服,開後宰門出走。司徒鄭伯友自後趕上,大叫:「吾王勿驚,臣當保駕。」出了北門,迤邐望驪山而 去。途中又遇尹球來到,言:「犬戎焚燒宮室,搶掠庫藏,祭公已死於亂軍之中矣。」幽王心膽俱裂。鄭伯友再令舉烽,烽煙透入九霄,救兵依舊不到。犬戎兵追至 驪山之下,將驪宮團團圍住,口中只叫:「休走了昏君!」
幽王與褒姒唬做一堆,相對而泣。鄭伯友進曰:「事急矣!臣拼微命保駕,殺出重圍,竟投臣國,以圖後 舉。」
幽王曰:「朕不聽叔父之言,以至於此。朕今日夫妻父子之命,俱付之叔父矣。」當下鄭伯教人至驪宮前,放起一把火來,以惑戎兵。自引幽王從宮後衝出。 鄭伯手持長矛,當先開路。尹球保著褒后母子,緊隨幽王之後。行不多步,早有犬戎兵攔住,(乃是小將古里赤。)鄭伯咬牙大怒,便接住交戰。戰不數合,一矛刺 古里赤於馬下。戎兵見鄭伯驍勇,一時驚散。約行半里,背後喊聲又起,先鋒孛丁引大兵追來。鄭伯叫尹球保駕先行,親自斷後,且戰且走。卻被犬戎鐵騎橫衝,分 為兩截。鄭伯困在垓心,全無懼怯,這根矛神出鬼沒,但當先者無不著手。犬戎主教四面放箭,箭如雨點,不分玉石,可憐一國賢侯,今日死於萬鏃之下。左先鋒滿 也速,早把幽王車仗擄住。犬戎主看見袞袍玉帶,知是幽王,就車中一刀砍死,並殺伯服。褒姒美貌饒死,以輕車載之,帶歸氈帳取樂。尹球躲在車箱之內,亦被戎 兵牽出斬之。
  統計幽王在位共一十一年。因賣桑木弓箕草袋的男子,拾取清水河邊妖女,逃於褒國,(此女即褒姒也。)蠱惑君心,欺凌嫡母,害得幽王今日身亡國破。昔童謠所云:「月將升,日將沒;檿孤箕箙,實亡周國。」正應其兆,天數已定於宣王之時矣。
  
    且說申侯在城內,見宮中火起,忙引本國之兵入宮,一路撲滅。先將申后放出冷宮。巡到瓊臺,不見幽王褒姒蹤跡。有人指說:「已出北門去矣。」料走 驪山,慌忙追趕。於路上正迎著戎主,車馬相湊,各問勞苦。說及昏君已殺,申侯大驚曰:「孤初心止欲糾正王慝,不意遂及於此。後世不忠於君者,必以孤為口實 矣!」亟令從人收殮其屍,備禮葬之。戎主笑曰:「國舅所謂婦人之仁也!」
    卻說申侯回到京師,安排筵席,款待戎主。庫中寶玉,搬取一空,又斂聚金繒十車為 贈,指望他滿欲而歸。誰想戎主把殺幽王一件,自以為不世之功,人馬盤踞京城,終日飲酒作樂,絕無還軍歸國之意。百姓皆歸怨申侯。
    申侯因為 犬戎就近,貪方便與其合作,但無想過大家理念(清君側)是否相同,自己實力是否能駕御對方。犬戎因為勝得輕易,自我澎漲,以為可坐天下,易請難送。後世晉朝亦因類似情況造成幾百年大分裂。現代很多時公司股東爭權引入新的大股東,以為是白武士結果就給人家吃掉,亦是同樣道理。
    申侯無可奈何,乃寫密書三 封,發人往三路諸侯處,約會勤王。那三路諸侯,北路晉侯姬仇,東路衛侯姬和,西路秦君嬴開。又遣人到鄭國,將鄭伯死難之事,報知世子掘突,教他起兵復仇。 不在話下。
  單說世子掘突,年方二十三歲,生得身長八尺,英毅非常。一聞父親戰死,不勝哀憤,遂素袍縞帶,帥車三百乘,星夜奔馳而來。早有探馬報知犬戎主, 預作準備。掘突一到,便欲進兵。公子成諫曰:「我兵兼程而進,疲勞未息,宜深溝固壘,待諸侯兵集,然後合攻。此萬全之策也。」掘突曰:「君父之仇,禮不反 兵。況犬戎志驕意滿,我以銳擊惰,往無不克。若待諸侯兵集,豈不慢了軍心?」遂麾軍直逼城下。城上偃旗息鼓,全無動靜。掘突大罵:「犬羊之賊,何不出城決 一死戰?」城上並不答應。掘突喝教左右打點攻城。忽聞叢林深處,巨鑼聲響,一枝軍從後殺來。乃犬戎主定計,預先埋伏在外者。掘突大驚,慌忙挺槍來戰。城上 巨鑼聲又起,城門大開,又有一枝軍殺出。掘突前有孛丁,後有滿也速,兩下夾攻,抵當不住,大敗而走。戎兵追趕三十餘里方回。掘突收拾殘兵,謂公子成曰: 「孤不聽卿言,以至失利。今計將何出?」公子成曰:「此去濮陽不遠,衛侯老誠經事,何不投之?鄭衛合兵,可以得志。」掘突依言,吩咐望濮陽一路而進。
  約行二日,塵頭起處,望見無數兵車,如牆而至。中間坐著一位諸侯,錦袍金帶,蒼顏白發,飄飄然有神仙之態。那位諸侯,正是衛武公姬和,時已八十 餘歲矣。掘突停車高叫曰:「我鄭世子掘突也。犬戎兵犯京師,吾父死於戰場;我兵又敗,特來求救。」武公拱手答曰:「世子放心。孤傾國勤王,聞秦晉之兵,不 久亦當至矣。何懮犬羊哉?」掘突讓衛侯先行,撥轉車轅,重回鎬京,離二十里,分兩處下寨。教人打聽秦晉二國起兵消息。探子報道:「西角上金鼓大鳴,車聲轟 地,繡旗上大書『秦』字。」武公曰:「秦爵雖附庸,然習於戎俗,其兵勇悍善戰,犬戎之所畏也。」言未畢,北路探子又報:「晉兵亦至,已於北門立寨。」武公 大喜曰:「二國兵來,大事濟矣!」即遣人與秦晉二君相聞。須臾之間,二君皆到武公營中,互相勞苦。二君見掘突渾身素縞,問:「此位何人?」武公曰:「此鄭 世子也。」遂將鄭伯死難,與幽王被殺之事,述了一遍。二君歎息不已。武公曰:「老夫年邁無識,止為臣子,義不容辭,勉力來此。掃蕩腥羶,全仗上國。今計將 安出?」秦襄公曰:「犬戎之志,在於剽掠子女金帛而已。彼謂我兵初至,必不堤防。今夜三更,宜分兵東南北三路攻打。獨缺西門,放他一條走路。卻教鄭世子伏 兵彼處,候其出奔,從後掩擊,必獲全勝。」武公曰:「此計甚善!」
  話分兩頭。再說申侯在城中聞知四國兵到,心中大喜。遂與小周公咺密議:「只等攻城,這裏開門接應。」卻勸戎主先將寶貨金繒,差右先鋒孛丁分兵押 送回國,以削其勢;又教左先鋒滿也速盡數領兵出城迎敵。犬戎主認作好話,一一聽從。卻說滿也速營於東門之外,正與衛兵對壘,約會明日交戰。不期三更之後, 被衛兵劫入大寨。滿也速提刀上馬,急來迎敵。無奈戎兵四散亂竄,雙拳兩臂,撐持不住,只得一同奔走。三路諸候,吶喊攻城。忽然城門大開,三路軍馬一擁而 入,毫無撐禦。此乃申侯之計也。戎主在夢中驚覺,跨著劃馬,逕出西城,隨身不數百人。又遇鄭世子掘突攔住廝戰。正在危急,卻得滿也速收拾敗兵來到,混戰一 場,方得脫身。掘突不敢窮追,入城與諸侯相見,恰好天色大明。褒姒不及隨行,自縊而亡。
  申侯大排筵席,管待四路諸侯。只見首席衛武公推箸而起,謂諸侯曰:「今日君亡國破,豈臣子飲酒之時耶?」眾人齊聲拱立曰:「某等願受教訓。」武 公曰:「國不可一日無君,今故太子在申,宜奉之以即王位。諸君以為何如?」襄公曰:「君侯此言,文、武、成、康之靈也。」世子掘突曰:「小子身無寸功,迎 立一事,願效微勞,以成先司徒之志。」武公大喜,舉爵勞之。遂於席上草成表章,備下法駕。各國皆欲以兵相助。掘突曰:「原非赴敵,安用多徒?只用本兵足 矣。」
  
    鄭世子掘突為了爭功,諸侯援兵未到就獨自攻打犬戎至遭敗績。今次要求獨自往申國迎立太子就是為了爭個迎立首功。其它諸侯見鄭伯是朝中重臣兼殉節所以禮讓掘突迎立之功,反正鄭國與犬戎一戰實力就露了底。

申侯曰:「下國有車三百乘,願為引導。」次日,掘突遂往申國,迎太子宜臼為王。卻說宜臼在申,終日納悶,不知國舅此去,凶吉如何。忽報鄭世子賷著國舅申侯同諸侯連名表章,奉迎還京,心下倒吃了一驚。展開看時,乃知幽王已被犬戎所殺,父子之情,不覺放聲大哭。掘突奏曰:「太子當以社稷為重,望早正大 位,以安人心。」宜臼曰:「孤今負不孝之名於天下矣!事已如此,只索起程。」不一日,到了鎬京。周公先驅入城,掃除宮殿。國舅申侯引著衛、晉、秦三國諸 侯,同鄭世子及一班在朝文武,出郭三十里迎接,卜定吉日進城。宜臼見宮室殘毀,淒然淚下。當下先見了申侯,稟命過了。然後服袞冕告廟,即王位,是為平王。
  平王升殿,眾諸侯百官朝賀已畢。平王宣申伯上殿,謂曰:「朕以廢棄之人,獲承宗祧,皆舅氏之力也。」進爵為申公。申伯辭曰:「賞罰不明,國政不 清,鎬京亡而復存,乃眾諸侯勤王之功。臣不能禁戢犬戎,獲罪先王,臣當萬死!敢領賞乎?」堅辭三次。平王令復侯爵。衛武公又奏曰:「褒姒母子恃寵亂倫,虢 石父尹球等欺君誤國,雖則身死,均當追貶。」平王一一准奏。衛侯和進爵為公。晉侯仇加封河內附庸之地。鄭伯友死於王事,賜諡為桓。世子掘突襲爵為伯,加封 祊田千頃。秦君原是附庸,加封秦伯,列於諸侯。小周公咺拜太宰之職。申后號為太后。褒姒與伯服,俱廢為庶人。虢石父、尹球、祭公,姑念其先世有功,兼死於 王事,止削其本身爵號,仍許子孫襲位。又出安民榜,撫慰京師被害百姓。大宴群臣,盡歡而散。
次日,諸侯謝恩,平王再封衛侯為司徒,鄭伯掘突為卿士,留朝與太宰咺一同輔政。惟申晉二君,以本國迫近戎狄,拜辭而歸。申侯見鄭世子掘突英毅非常,以女妻之,是為武姜。此話擱過不提。

據竹書紀年,幽王死後秦晉鄭申等諸侯立宜臼為平王,虢公則立余臣為攜惠王。二王同存,至平王二十一年晉文侯殺惠王

  卻說犬戎自到鎬京擾亂一番,識熟了中國的道路,雖則被諸侯驅逐出城,其鋒未曾挫折,又自謂勞而無功,心懷怨恨。遂大起戎兵,侵占周疆,岐豐之 地,半為戎有。漸漸逼近鎬京,連月烽火不絕。又宮闕自焚燒之後,十不存五,頹牆敗棟,光景甚是淒涼。平王一來府庫空虛,無力建造宮室,二來怕犬戎早晚入 寇,遂萌遷都洛邑之念。
一日,朝罷,謂群臣曰:「昔王祖成王,既定鎬京,又營洛邑,此何意也?」群臣齊聲奏曰:「洛邑為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適均,所 以成王命召公相宅,周公興築,號曰東都,宮室制度,與鎬京同。每朝會之年,天子行幸東都,接見諸侯,此乃便民之政也。」平王曰:「今犬戎逼近鎬京,禍且不 測,朕欲遷都於洛何如?」太宰咺奏曰:「今宮闕焚毀,營建不易,勞民傷財,百姓嗟怨。西戎乘釁而起,何以禦之?遷都於洛,實為至便。」兩班文武,俱以犬戎 為慮,齊聲曰:「太宰之言是也。」惟司徒衛武公低頭長歎。平王曰:「老司徒何獨無言?」武公乃奏曰:「老臣年逾九十,蒙君王不棄老耄,備位六卿。若知而不 言,是不忠於君也;若違眾而言,是不和於友也。然寧得罪於友,不敢得罪於君。夫鎬京左有殽函,右有隴蜀,披山帶河,沃野千里,天下形勝,莫過於此。洛邑雖 天下之中,其勢平衍,四面受敵之地。所以先王雖並建兩都,然宅西京,以振天下之要,留東都以備一時之巡。吾王若棄鎬京而遷洛,恐王室自是衰弱矣!」平王 曰:「犬戎侵奪岐豐,勢甚猖獗。且宮闕殘毀,無以壯觀。朕之東遷,實非得已。」武公奏曰:「犬戎豺狼之性,不當引入臥闥。申公借兵失策,開門揖盜,使其焚 燒宮闕,戮及先王,此不共之仇也。王今勵志自強,節用愛民,練兵訓武,效先王之北伐南征,俘彼戎主,以獻七廟,尚可湔雪前恥。若隱忍避仇,棄此適彼,我退 一尺,敵進一尺,恐蠶食之憂,不止於岐豐而已。昔堯舜在位,茅茨土階,禹居卑宮,不以為陋。京師壯觀,豈在宮室?惟吾王熟思之!」太宰咺又奏曰:「老司徒 乃安常之論,非通變之言也。先王怠政滅倫,自招寇賊,其事已不足深咎。今王掃除煨燼,僅正名號,而府庫空虛,兵力單弱。百姓畏懼犬戎,如畏豺虎。一旦戎騎 長驅,民心瓦解,誤國之罪,誰能任之?」武公又奏曰:「申公既能召戎,定能退戎。王遣人問之,必有良策。」
衛武公說得有理。這個周平王不思正面面對問題,竟然遷都,斬腳指避沙蟲。東都是周王巡視東面諸侯所住的陪都,四面都是諸侯封地,東都領地窄小,稅收和人口兵源都不足以維持周王的勢力。鎬京是周室起家的根本基業,當初選址在此建都的優點,衛武公一語中的。平王一旦放棄,周室就沒有再中興的資本了。這塊寶地平王賜了給秦國,日後秦就是靠這塊風水地統一天下。
  正商議間,國舅申公遣人賷告急表文來到。平王展開看之,大意謂:犬戎侵擾不已,將有亡國之禍。伏乞我王憐念瓜葛,發兵救援。平王曰:「舅氏自顧 不暇,安能顧朕?東遷之事,朕今決矣。」乃命太史擇日東行。衛武公曰:「臣職在司徒,若主上一行,民生離散,臣之咎難辭矣。」遂先期出榜示諭百姓:如願隨 駕東遷者,作速準備,一齊起程。祝史作文,先將遷都緣由,祭告宗廟。至期,大宗伯抱著七廟神主,登車先導。秦伯嬴開聞平王東遷,親自領兵護駕。百姓攜老扶 幼,相從者不計其數。當時宣王大祭之夜,夢見美貌女子,大笑三聲,大哭三聲,不慌不忙,將七廟神主,捆著一束,冉冉望東而去。大笑三聲,應褒姒驪山烽火戲 諸侯事。大哭三聲者,幽王、褒姒、伯服三命俱絕。神主捆束往東,正應今日東遷,此夢無一不驗。又太史伯陽父辭云:「哭又笑,笑又哭,羊被鬼吞,馬逢犬逐。 慎之慎之!檿弧箕箙。」羊被鬼吞者,宣王四十六年遇鬼而亡,乃己未年。馬逢犬逐,犬戎入寇,幽王十一年庚午也。自此西周遂亡,天數有定如此,亦見伯陽父之 神占矣。東遷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註: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東周列國志 第二回 褒人贖罪獻美女 幽王烽火戲諸侯

第二回 褒人贖罪獻美女 幽王烽火戲諸侯

    話說宣王自東郊遊獵,遇了杜伯左儒陰魂索命,得疾回宮,合眼便見杜伯左儒。自知不起,不肯服藥。三日之後,病勢愈甚。乃召老臣尹吉甫召虎託孤。宣王命內侍扶起,靠於繡褥之上,謂二臣曰:「朕賴諸卿之力,在位四十六年,南征北伐,四海安甯。 不料一病不起!太子宮涅,年雖已長,性頗暗昧。卿等竭力輔佐,勿替世業!」二臣稽首受命。
方出宮門,遇太史伯陽父。召虎私謂伯陽父曰:「前童謠之語,吾曾 說過恐有弓矢之變。今王親見厲鬼,操朱弓赤矢射之,以致病篤。其兆已應,王必不起。」
伯陽父曰:「吾夜觀乾象,妖星隱伏於紫微之垣。國家更有他變,王身未 足以當之。」
尹吉甫曰:「『天定勝人,人定亦勝天。』諸君但言天道而廢人事,置三公六卿於何地乎?」言罷各散。
    不隔一時,各官復集宮門候問,聞御體沈重, 不敢回家了。是夜王崩。姜后懿旨召顧命老臣尹吉甫召虎率領百官,扶太子宮涅行舉哀禮,即位於柩前,是為幽王。詔以明年為元年,立申伯之女為王后,子宜臼為 太子,進后父申伯為申侯。
  却說姜后因悲慟太過,未幾亦薨。幽王為人暴戾寡恩,動靜無常。方諒陰(即是居喪)之時,狎昵羣小,飲酒食肉,全無哀戚之心。自姜后去世,益無忌憚,耽於聲 色,不理朝政。幽王的岳父申侯屢諫不聽,深感無癮退歸申國去了。

        也是西周氣數將盡,尹吉甫召虎一班老臣,相繼而亡。幽王另用虢公祭公,與尹吉甫之子尹球,並列三公。三人皆讒 諂小人,貪位慕祿傍友之輩;對幽王曲意逢迎。其時只有司徒鄭伯友,是個正人。幽王不加信用。
    一日幽王視朝,岐山守臣申奏:「涇、河、洛三川,同日地 震。」幽王笑曰:「山崩地震,此乃常事,何必告朕!」遂退朝還宮。
太史伯陽父執大夫趙叔帶手嘆道:「三川發原於岐山,胡可震也?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 亡。今三川皆震,川源將塞。川既塞竭,其山必崩。夫岐山乃太王發跡之風水龍脈,此山一崩,西周能無恙乎?」
趙叔帶曰:「若國家有變,當在何時?」
伯陽父屈指曰: 「不出十年之內。」
叔帶曰:「何以知之?」伯陽父曰:「善盈而後福,惡盈而後禍。十者,數之盈也。」
叔帶曰:「天子不恤國政,任用佞臣,我職居言路,必盡 臣節以諫之。」
伯陽父曰:「但恐言而無益。」
二人私語多時,早有人報知虢公石父。於是直入深宮,將伯陽父與趙叔帶私相議論之 語,述與幽王。說他「謗毀朝廷,妖言惑衆。」
幽王曰:「愚人妄說國政,如野田洩氣,何足聽哉!」這個幽王雖然耽於聲色但亦不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對傍友們的讒言亦懶得聽。
  趙叔帶懷著一股忠義之心,屢欲進諫,但就苦無機會。過了數日,岐山守臣又有表章申奏說:「三川俱竭,岐山復崩,壓壞民居無數。」幽王全不畏懼。 方命左右訪求美色,以充後宮。
趙叔帶乃上表諫曰:「山崩川竭,其象為脂血俱枯,高危下墜,乃國家不祥之兆。况岐山王業所基,一旦崩頹,事非小故。及今勤政 恤民,求賢輔政,尚可望消弭天變。奈何不訪賢才,而訪美女乎!」
虢石父奏曰:「國朝定都豐鎬,千秋萬歲。那岐山如已棄之屣,有何關係?叔帶久有慢君之心, 借端謗訕。望吾王詳察。」
幽王曰:「石父之言是也。」遂將叔帶免官,逐歸田野。
叔帶嘆曰:「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吾不忍坐見西周有〈麥秀〉之歌!」 註1
於是攜 家竟往晉國。──是為晉國大夫趙氏之祖,趙衰趙盾即其後裔也。後來趙氏與韓氏三分晉國,列為諸侯。此是後話。

岐山乃周起家之處,滅商後定都鎬京,鎬就如陽宅祖屋,岐山就如陰宅祖墳,祖墳是根,祖屋是幹,根枯幹不存。
同樣道理,做生意要保住根本。有很多人生意做大了就放棄了根本,到環境有變就回不了頭沒有翻身機會了。你可以靠這個生意起家是因為你對這行業熟悉有人脈,而且在行內累積有一定信譽和影響力。所以就算發達後亦應維持這個根基,特別是有穩定現金流的生意更不應放棄。
況且岐山崩則塞三川,三川下游大量農田農民會受影響,對國家經濟打擊不小,威脅政權穩定。

  却說大夫褒珦,自褒城來,聞趙叔帶被逐,急忙入朝進諫:「吾王不畏天變,黜逐賢臣,恐國家空虛,社稷不保。」幽王大怒,命囚珦於獄中。自此諫諍路絕,賢豪解體。
  話分兩頭。却說賣桑木弓箕草袋的男子,懷抱女嬰,逃奔褒地,將女嬰送當地布販姒大撫養成人,取名褒姒。論年紀雖則一十四歲,身材長成卻像十六七歲模樣。更兼目秀眉清,脣紅齒白,有如花如月之容,傾國傾 城之貌。不過一來姒大住居鄉僻,二來褒姒年紀幼小,所以雖有絕色,無人聘定。
  却說褒珦之子洪德,偶因收斂,來到鄉間。湊巧褒姒門外汲水,雖然村妝野束,不掩國色天姿。洪德大驚:「如此窮鄉,乃有此等麗色!」因思買下此女進貢幽王換回其父的自由。
洪德遂親至姒家,買得褒姒回家。先行培訓對應禮儀等等,再攜至鎬京。先用金銀打通虢公關節,求 其轉奏。言:「臣珦自知罪當萬死。珦子洪德,痛父死者不可復生,特訪求美人,名曰褒姒,進上以贖父罪。萬望吾王赦宥!」
幽王聞奏,即宣褒姒上殿。拜舞已 畢,幽王擡頭觀看,姿容態度,目所未睹;流盼之際,光豔照人。龍顏大喜。──四方雖貢獻有人,不及褒姒萬分之一。──遂不通申后得知,留褒姒於別宮,降旨 赦褒珦出獄,復其官爵。從此幽王與褒姒坐則疊股,立則並肩,飲則交杯,食則同器。一連十日不朝。此乃幽王四年之事。

  幽王自從得了褒姒,迷戀其色。居之瓊臺,約有三月,更不進申后之宮。
早有人報知申后,如此如此。申后不勝其憤,忽一日引著宮娥,逕到瓊臺。正遇 幽王與褒姒聯膝而坐,並不起身迎接。申后忍氣不過,便罵:「何方賤婢,到此濁亂宮闈!」幽王恐申后動手,將身蔽於褒姒之前,代答曰:「此朕新取美人,未定 位次,所以未曾朝見。不必發怒。」申后罵了一場,恨恨而去。褒姒問曰:「適來者何人?」幽王曰:「此王后也。汝明日可往謁之。」褒姒嘿然無言。至明日,仍 不往朝正宮。
  再說申后在宮中憂悶不已。太子宜臼跪而問曰:「吾母貴為六宮之主,有何不樂?」申后曰:「汝父寵幸褒姒,全不顧嫡妾之分。將來此婢得志,我母子 無置足之處矣!」遂將褒姒不來朝見,及不起身迎接之事,備細訴與太子,不覺淚下。太子曰:「此事不難。明日乃朔日,父王必然視朝。吾母可著宮人往瓊臺採摘 花朵,引那賤婢出臺觀看,待孩兒將他毒打一頓,以出吾母之氣。便父王嗔怪,罪責在我,與母無干也。」申后曰:「吾兒不可造次,還須從容再商。」太子懷忿出 宮。

又過了一晚。次早,幽王果然出朝,羣臣賀朔。太子故意遣數十宮人往瓊臺之下,不問情由,將花朵亂摘。臺中走出一羣宮人攔住道:「此花乃萬歲栽種,與褒 娘娘不時賞玩,休得毀壞,得罪不小!」這邊宮人道:「吾等奉東宮令旨,要採花供奉正宮娘娘,誰敢攔阻!」彼此兩下爭嚷起來,驚動褒妃親自出外觀看。怒從心 起,正要發作。不期太子突然而至。褒妃全不提防,那太子仇人相見,分外眼睜。趕上一步,掀住褒妃便打。纔打得幾拳,衆宮娥懼幽王見罪,一齊跪下叩首,高叫:「千歲,求饒!萬事須看主上面上!」太子亦恐傷命, 即時住手。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個太子實在太衝動,有勇無謀。雖然替母后出了口氣,但卻替自己母子種下禍根。褒妃含羞忍痛,回入臺中,已知是太子替母親出氣,雙行流淚。宮娥勸解曰:「娘娘不須悲泣,自有主上做主。」說聲未畢,幽王退朝,直入瓊臺。看見 褒姒兩鬢蓬鬆,眼流珠淚。問道:「愛卿何故今日還不梳妝?」褒姒扯住幽王袍袖,放聲大哭,訴稱:「太子引著宮人在臺下摘花。賤妾又未曾得罪,太子一見賤 妾,便加打罵。若非宮娥苦勸,性命難存。望乞我王做主!」說罷,嗚嗚咽咽,痛哭不已。那幽王心下倒也明白,謂褒姒曰:「汝不朝其母,以致如此。此乃王后所 遣,非出太子之意。休得錯怪了人。」褒姒曰:「太子為母報怨,其意不殺妾不止。妾一身死不足惜,但自蒙愛幸,身懷六甲,已兩月矣。妾之一命,即二命也!求 王放妾出宮,保全母子二命。」幽王曰:「愛卿請將息,朕自有處分。」即日傳旨道:「太子宜臼,好勇無禮,不能將順。權發去申國,聽申侯教訓!東宮太傅少傅 等官,輔導無狀,並行削職。」太子欲入宮訴明,幽王吩咐宮門:「不許通報。」只得駕車自往申國去訖。申后久不見太子進宮,著宮人詢問,方知已貶去申國。孤 掌難鳴,終日怨夫思子,含淚過日。
  却說褒姒懷孕十月滿足,生下一子。幽王愛如珍寶,名曰伯服。遂有廢嫡立庶之意。奈事無其因,難於啟齒。虢石父揣知王意,遂與尹球商議,暗通褒 姒。說:「太子既逐去外家,合當伯服為嗣。內有娘娘枕邊之言,外有我二人協力相扶,何愁事不成就。」褒姒大喜。答言:「全仗二卿用心維持。若得伯服嗣位, 天下當與二卿共之。」褒姒自此密遣心腹左右,日夜伺申后之短。宮門內外,俱置耳目,風吹草動,無不悉知。
  再說申后獨守空帷,終日流淚。有一年長宮人,知其心事。跪而奏曰:「娘娘既思想殿下,何不修書一封,密寄申國,使殿下上表謝罪。若得感動萬歲, 召還東宮,母子相聚,豈不美哉!」申后曰:「此言固好,但恨無人傳寄。」宮人曰:「妾母溫媼,頗知醫術。娘娘詐稱有病,召媼入宮看脈,令帶出此信。使妾兄 送去,萬無一失。」申后依允,遂修起書信一通,內中大略言:「天子無道,寵信妖婢,使我母子分離。今妖婢生子,其寵愈固。汝可上表佯認己罪:『今已悔悟自 新,願父王寬赦。』若天賜還朝,母子重逢,別作計較。」修書已畢,假稱有病臥牀,召溫媼看脈。早有人報知褒妃。褒妃曰:「此必有傳遞消息之事,俟溫媼出 宮,搜檢其身,便知端的。」
  却說溫媼來到正宮,宮人先已說知如此如此。申后佯為診脈,遂於枕邊取出書信,囑咐:「星夜送至申國,不可遲誤。」當下賜綵繒二端。溫媼將那書信 懷揣,手捧綵繒,洋洋出宮。被守門宮監盤住,問:「此繒從何而得?」媼曰:「老妾診視后脈,此乃王后所賜也。」內監曰:「別有夾帶否?」曰:「沒有。」方 欲放去,又有一人曰:「不搜檢何以知其有無乎?」遂牽媼手轉來。媼東遮西閃,似有慌張之色。宮監心疑,越要搜檢。一齊上前,扯裂衣襟,那書角便露將出來。 早被宮監搜出申后這封書,即時連人押至瓊臺,來見褒妃。褒妃拆書觀看,心中大怒。命將溫媼鎖禁空房,不許走漏消息。却將綵繒二疋,手自剪扯,裂為寸寸。幽 王進宮,見破繒滿案,問其來歷。褒姒含淚而對曰:「妾不幸身入深宮,謬蒙寵愛,以致正宮妒忌;又不幸生子,取忌益深。今正宮寄書太子,書尾云:『別作計 較。』必有謀妾母子性命之事。願王為妾做主。」說罷,將書呈與幽王觀看。幽王認得申后筆跡,問其通書之人。褒妃曰:「現有溫媼在此。」幽王即命牽出。不由 分說,拔劍揮為兩段。申后所托非人,這個溫媼累人累己。
  是夜,褒妃又在幽王前撒嬌撒癡說:「賤妾母子性命,懸於太子之手。」幽王曰:「有朕做主,太子何能為也?」褒姒曰:「吾王千秋萬歲之後,少不得 太子為君。今王后日夜在宮怨望咒詛,萬一他母子當權,妾與伯服死無葬身之地矣!」言罷,嗚嗚咽咽,又啼哭起來。幽王曰:「吾欲廢王后太子,立汝為正宮,伯 服為東宮,只恐羣臣不從,如之奈何?」褒妃曰:「臣聽君,順也。君聽臣,逆也。吾王將此意曉諭大臣,只看公議如何?」幽王曰:「卿言是也。」是夜,褒妃先 遣心腹傳言與虢、尹二人,來朝預辦登答。次日,早朝禮畢,幽王宣公卿上殿。開言問曰:「王后嫉妒怨望,咒詛朕躬,難為天下之母,可以拘來問罪!」虢石父奏 曰:「王后六宮之主,雖然有罪,不可拘問。如果德不稱位,但當傳旨廢之,另擇賢德,母儀天下,實為萬世之福。」尹球奏曰:「臣聞褒妃德性貞靜,堪主中 宮。」幽王曰:「太子在申,若廢申后,如太子何?」虢石父奏曰:「臣聞『母以子貴,子以母貴。』今太子避罪居申,溫凊之禮久廢。况既廢其母,焉用其子?臣 等願扶伯服為東宮,社稷有幸。」幽王大喜,傳旨將申后退入冷宮,廢太子宜臼為庶人。立褒妃為后,伯服為太子。如有進諫者,即係宜臼之黨,治以重辟。此乃幽 王九年之事。兩班文武,心懷不平,知幽王主意已決,徒取殺身之禍,無益於事,盡皆緘口。太史伯陽父嘆曰:「三綱已絕,周亡可立而待矣!」即日告老去位。羣 臣棄職歸田者甚衆。朝中惟尹球、虢石父、祭公易一班佞臣在側。幽王朝夕與褒妃在宮作樂。褒黨斬草不除根,太子宜臼一日未死一日尚有反勝之機。而且宜臼遠在外公申侯的封地,褒黨鞭長莫及。應該先召宜臼入京,當場數其不德之罪將之下囚,方為萬全。
  話說褒妃雖篡位正宮,有專席之寵,但從未開顏一笑。幽王欲取其歡,召樂工鳴鐘擊鼓,品竹彈絲,宮人歌舞進觴。褒妃全無悅色。
幽王問曰:「愛卿惡聞音 樂,所好何事?」
褒妃曰:「妾無好也。曾記昔日手裂綵繒,其聲爽然可聽。」
幽王曰:「既喜聞裂繒之聲,何不早言?」
即命司庫日進綵繒百疋,使宮娥有力者裂 之,以悅褒妃。可怪褒妃雖好裂繒,依舊不見笑臉。
幽王問曰:「卿何故不笑?」
褒妃答曰:「妾生平不笑。」
幽王曰:「朕必欲卿一開笑口。」
遂出令:「不拘宮 內宮外,有能致褒后一笑者,賞賜千金。」
虢石父獻計曰:「先王昔年因西戎強盛,恐彼入寇,乃於驪山之下,置煙墩二十餘所。又置大鼓數十架。但有賊寇,放起 狼煙,直沖霄漢,附近諸侯,發兵相救。又鳴起大鼓,催趲前來。今數年以來,天下太平,烽火皆熄。吾主若要王后啟齒,必須同后遊翫驪山。夜舉烽煙,諸侯援兵 必至。至而無寇,王后必笑無疑矣。」
幽王曰:「此計甚善!」
乃同褒后並駕往驪山遊翫。至晚設宴驪宮,傳令舉烽。
時鄭伯友正在朝中,其時以司徒為前導,聞命 大驚,急趨至驪宮奏曰:「煙墩者,先王所設以備緩急,所以取信於諸侯。今無故舉烽,是戲諸侯也。異日倘有不虞,即使舉烽,諸侯必不信矣。將何物徵兵以救急 哉!」
幽王怒曰:「今天下太平,何事徵兵!朕今與王后出遊驪宮,無可消遣,聊與諸侯為戲。他日有事,與卿無與!」
遂不聽鄭伯之諫。大舉烽火,復擂起大鼓。 鼓聲如雷,火光燭天。畿內諸侯疑鎬京有變,一個個即時領兵點將,連夜趕至驪山。但聞樓閣管籥之音。
幽王與褒妃飲酒作樂,使人謝諸侯曰:「幸無外寇,不勞跋 涉。」諸侯面面相覷,捲旂而回。
褒妃在樓上,憑欄望見諸侯忙去忙回,並無一事,不覺撫掌大笑。
幽王曰:「愛卿一笑,百媚俱生,此虢石父之力也!」遂以千金 賞之。──至今俗語相傳「千金買笑」,蓋本於此。

  却說申侯聞知幽王廢申后立褒妃,上疎諫曰:「昔桀寵妹喜以亡夏,紂寵妲己以亡商。王今寵信褒妃,廢嫡立庶。既乖夫婦之義,又傷父子之情。桀、紂 之事,復見於今,夏、商之禍,不在異日。望吾王收回亂命,庶可免亡國之殃也。」
幽王覽奏,拍案大怒曰:「此賊何敢亂言!」
虢石父奏曰:「申侯見太子被逐, 久懷怨望。今聞后與太子俱廢,意在謀叛,故敢暴王之過。」
幽王曰:「如此何以處之?」
石父奏曰:「申侯本無他功,因后進爵。今后與太子俱廢,申侯亦宜貶 爵,仍舊為伯。發兵討罪,庶無後患。」
幽王准奏,下令削去申侯之爵。命石父為將,簡兵蒐乘,欲舉伐申之師。畢竟勝負如何,下回分解

註1 
史記宋微子世家:
箕子朝周,過故殷虛,感宮室毀壞,生禾黍,箕子傷之,欲哭則不可,欲泣為其近婦人,乃作《麥秀之詩》以歌詠之。其詩曰:‘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徸兮,不與我好兮!’後人以"麥秀"喻亡國。


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東周列國志 第一回 周宣王聞謠輕殺 杜大夫化厲鳴寃

東周列國志這本小說由西周亡說到秦始皇統一天下,說盡大小諸侯家族的興亡。簡直是一本商戰天書和辦公室兵法。

周宣王聞謠輕殺 杜大夫化厲鳴寃   


    周立國後九傳至厲王暴虐無道,激發民變被殺,因為只是無組織的平民暴動並無諸侯參與所以並無改朝換代。暴動平息後大臣立太子繼位是為宣王。
    宣王勤政希望重振武王成康的大治,奈何世界上勤奮並不一定會成功。宣王三十八年討申戎得勝三十九年申戎盟友姜戎反攻至千畝之地(此為宣王之籍田),宣王親征敗績,大損兵車(當時尚未發明馬蹬,未有後世的騎兵,只有騎馬斥候)史稱千畝之戰。宣王為圖再征姜戎,親往接近姜戎的太原料民。(宣王二十六年晉穆侯亦有伐戎的千畝之戰,不過此千畝是在晉地。)
所謂料民就是重新查察登記人口田地方便日後徵兵集糧。大家有讀過國史的都知道由有中國以來人口田地的紀錄都追不上社會發展,造成賦稅流失間接導致革命改朝換代。有興趣的可參考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
    宣王料民回京途中聽到幾十個兒童在街上玩耍唱兒歌。不聽則已,一聽竟然是反動政治文宣咒周亡國。
                                歌詞是:月將升,日將沒;檿弧箕箙,幾亡周國。
    幾亡周國,這還了得!於是就抓了幾個小兒審問。帶頭的小弟供稱數日前有紅衣小兒到市集教唱的。而且一時間全京城的小孩都流行唱這童謠。宣王於是禁止再唱,並要坐連干犯者的父兄。
    次日早朝上宣王提出童謠的事。有大臣奏稱 檿弧是桑木乃造弓之木,箕箙是箕草造的箭袋。又有大臣成機奏議童謠是預言周會因戰爭亡國,故此提醒宣王不要輕啟戰釁。太史伯陽父獨排眾議,認為根據天象周亡的凶兆已開始,而且不在外敵是在宮中,月將升,日將沒,是將來會有女人干政亡周。宣王說:後宮姜后賢德,不會干政。伯陽父則說:既然是月將升應該不是說目前。
   宣王聽後悶悶不樂,回到後宮姜后入奏夜來宮中所生怪事。原來先朝有一宮女懷孕四十多年昨夜生下女嬰,因為姜后覺得不祥已經命宮人將之拋入河中。宣王召老宮女問過究竟。
   宮女供述夏桀末年褒城有神人化為二龍降王廷,口流涎沫,夏桀命人留其涎沫在朱盒。這個朱盒收在內庫經商周七百多年,至厲王末年盒內放光,庫官奏於厲王。厲王取看時失手將盒掉在地上。龍涎化為元黿,在竄入內宮失去縱影。其時宮人十二歲,偶踏黿走過的痕跡,肚子就日慚隆起,至昨晚腹痛生下女嬰。宣王派人到河邊取女嬰,但無發現。
     次天早朝宣王將此事告知 太史伯陽,並命太史占卜妖氣是否已過。太史卜得繇詞:
          哭又笑,笑又哭。羊被鬼吞,馬逢犬逐。慎之慎之,檿弧箕箙!
並奏上:妖氣雖已出宮但尚未消滅,而且要小心午未之年事發。由於又出現 檿弧箕箙這四字,宣王命大夫 左儒 負責查禁王城內所有箕草箭袋及桑木弓,不准造賣,違禁者斬。而大夫 杜伯 則專責搜尋此女嬰將之下落。
  
    於是命司市官遊巡全城告示全城禁造賣並充公桑木弓及草箭袋焚毀。正是合該有事,那時資訊不發達,城外鄉民尚未收到王命。第二天有鄉民兩夫妻女的抱著幾個箕草箭袋走在前,男的背著十來把木弓在後準備入城販賣,被左儒的手下官員見到立即拘捕,那女的被拘,走在後頭男的見狀不知犯了什麼事扔低木弓跑掉。左儒見抓了個女的和充公了木弓箭袋,應該是應了太史的卜辭,於將女人押到宣王處,但走掉男犯的事則絕口不提。宣王命人將女人處死。
 
    這個男的不知犯了什麼事,於是在城郊住了一晚,次打聽消息,聽說原來自己犯了王禁,妻子已死。為怕被牽連不敢回鄉於是離開宿處避往褒城。路上經過河邊,見到河中有一草包,上有眾鳥圍著,一路叫一路推,須臾草包被推到河邊。男人丁好奇取來打開一看,竟然是個女娃。男人心想既然妻子已死,反正無子,不妨收養此嬰好作日後的依靠。於是就與女娃望褒城而去。

    宣王四十三年,周大祭。既然是大祭 宣王當然要慎重其事,期間要守戒不近女色宿於齋宮。大祭前夕二更時分,宣王見一美人自西而來入走太廟大笑三聲大哭三聲將太廟周朝歷代祖先的神主牌捆作一束望東而去。宣王正想追出,忽然驚醒,原來是惡夢。次早大祭後,宣王密召太史伯陽父詳夢。伯陽父奏道:三年前的童謠和卜卦正與這夢相合。宣王則說我以為當年所斬之婦人已應驗了預言。伯陽父說:天道要走到才知應驗,是關國運氣數,區區一名村婦怎樣會與國運有關。這個伯陽父當年宣王要斬村婦時為何又不這樣說。

    宣王於是想起三年前叫杜伯專責搜查女嬰的事,全無消息。於是在頒胙百官(分胙即是現時的分燒肉)後問杜伯三年前搜查妖女之事。杜伯就回覆道:臣以為已斬了婦人又燒了弓及箭袋是應了童謠,而且如果大事搜查會擾民,所以就沒有再跟進了。

杜伯犯了一個錯誤,宣王交帶他做事,他竟然自把自為停了下來,連報告請示一下都沒有,到宣王追問時還說宣王擾民。要知道宣王的自我形象是勤政明君,這樣一來宣王的面子放到那裡。當然杜伯並不知道宣王發了這個惡夢,還認為搜妖女之事沒有什麼大不了。

於是宣王大怒:既然如此為何不奏明,自把自為,如此不忠之臣要之何用。即時就要將杜伯推出宮外斬首。當時下大夫左儒扯住杜伯出班奏道:臣聽過堯帝主政時有九年水災,商湯之時有七年大旱,但這些天災尚不影響他們成為為人稱頌的明君,更何況是妖人?而且如果殺了杜伯,傳了出去被外夷知道會取笑我朝。左儒真是火上加油,竟然譏笑宣王迷信,要勸諫皇帝古往今來直接講道理的一定九死一生,近者彭德懷,只是上封萬言書批評大躍進極左作風就被毛澤東殺了。當然說得好聽是有氣節,但能達到勸諫的目的嗎,說得不好聽是迂腐,實際上是諫者心中根本看不起上司才會直斥其非。有多少人會像東方朔一樣對漢武帝來個軟的做法,用現代的講法是要管理上司。宣王就斥責左儒說:你為了朋友竟然頂撞我。
左儒回敬:君主對的當然要順從君主,朋友對而君主錯當然要逆君主。杜伯無必殺之罪而君主要殺他,人家會說君主不明,而如我見到君主不明而不諫阻,人家會說我不忠。如果要殺杜伯,請亦殺我吧。宣王就說:我殺杜伯如除草,不必多說。就將杜伯推出斬。左儒回到家裡亦自盡。這個左儒明明是自己老友杜伯無做好本份,如今護短不成反為賠上自己的命。

杜伯之子隰叔,奔晉,後仕晉為士師之官,子孫遂為士氏。食邑於范,又為范氏。

    宣王知道左儒自殺後又後悔斬了杜伯,開始悶悶不樂經常失眠,患上 恍惚之疾;語言無次,事多遺忘。現代叫這個病做神經衰弱。醫得不好會變成思覺失調。於是就經常不上朝。

    宣王四十六年秋 七月,宣王覺得精神好轉,趁秋高氣爽出東郊田獵。正在玩得興起之際,宣王幻覺發作見到左杜二人來索命,嚇到昏倒。被左右救醒後心痛不已。於是田獵草草收場,大家護送宣王回宮。

    正是:乘興而來,敗興而返。不知宣王性命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西環行李箱藏屍案

今天走過堅尼地城海旁起卸區,見到掉在地上有一把把白米沒人理。這令我想起五六十年代這裡電車路旁的貨倉區,每天都有苦力搬運一包包米,而從麻包掉下的米會有人掃起再賣給人。苦力們在工作間隙會蹲下抽竹筒水煙。

大概六十年代中 ,有一年十二月,我還記得是中午十二時半前,那一天陽光普照但就很冷。突然聽到一聲很大的爆炸聲。原來是有一輛載有玩具槍火藥紙條 (俗稱迫迫紙) 的貨車爆炸。事發大概在堅尼地城海近北街一段。當時有大批苦力正在旁邊等發工資,立時造成大量傷亡。第二天報章報導死亡十多人,有斷腿掛在燈柱上,不過貨車司機卻沒有事。我記得上課時小學老師還談到爆炸碎片會成十五度角以上飛出,所以司機可以逃過大難。這意外後香港就禁止進口及售賣玩具槍火藥紙條。

當時有一個苦力因此意外面斷了一條腿,得到賠償。他就用這筆錢買下附近新建的海都樓向西祥街的單位。當年的樓價很低萬多元就有一間。這個單位有一個平台,苦力在上蓋了一間房。

這個業主有兩個兒子同住。一九七幾年,堅尼地城海旁有人發現海上有一個行李箱載浮載沉。那個年代這裡海旁都泊滿了躉船。有好奇的人打開一看,竟然發現有一條男屍在內。

警方追查下發現苦力的其中一名兒子因為與同性戀人有金錢爭執,殺死對方後與兄弟用手推車將載有屍首的行李箱拋下海。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人必自救然後天助—評菲風災

看到新聞菲律賓重災區塔克洛班市災民向記者投訴we have no food no water。從新聞片見到當地死者一排排放在路旁無人殮葬。人必自助然後天助。既然救援尚在路上,難民為什麼不先將死者下葬,起碼可減少爆發疫情的風險。不只在菲律賓,當年海地風災和地震後當地居民亦是一樣,大家斂起雙手,坐等救援。
國際救援組織雖然是為了人道行事,但亦變成了一些人的鴉片。妨礙了民族自救。
菲律賓的問題在於人民太過樂天太過得過且過,此 所以實行民主選舉多年國家政治經濟照樣墮落。
蘇丹當年北部亞拉伯族為爭奪水草耕地,組成民兵利用屠殺滅村的恐怖手段將南部非洲人趕走。聯合國及各NGO在達爾富成立難民營收留非洲族人。變相協助亞拉伯族將非洲族困在一個地方多年,方便了亞拉伯族霸佔更多土地,做成人道災難。後來南部人自救組成反抗軍抵抗。南軍勢力壯大到可與北人抗衡。最後得到國際支持獨立,脫離蘇丹變成南蘇丹,非洲族人得到民族自決機會。達爾富難民營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