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的時代背景
周代政治制度是伐紂之後為當時天下形勢度身訂造的產物。武王伐紂甲車三百乘虎賁三千甲士四萬五千,加上諸侯甲車四千乘,以一乘三十人計,武王兵力 54000,盟軍兵力 120000。以不足二十萬的兵力打敗七十萬商軍。其時天下各地大小國家不計其數生存空間廣闊,打敗殷商之後還平定了九十九個小國。以周當時兵力可以是發揮到極限。要知道當時的兵卒皆是農民是國家的生產力。如要全取天下要長期作戰會損害經濟民生。而且其它各國看到周可以少勝多難保有人會生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在實力不足以統一天下又要應付對其統治地位的挑戰可以是疲於奔命的事。
周禮是寡頭政治集團的會規
周就設計出一個如現代的寡頭商會制度,鼓勵天下各國加入。這個制度就稱為"禮"。今人經常誤解以為周禮是禮貌的禮,這個是現代文盲社會不求甚解不做學問的悲哀。
各國加入了"周"這個集團後名義上國土就屬於周王。集團內成員之間的紛爭皆以協商方法解決不能訴諸武力,如未能得出共識則由周王按"禮"這個會規仲裁。至於非集團成員則可以被自由兼併。除了國土名義上屬周王外各成員國經濟獨立,對周沒有賦稅徭役的義務。每年的會費亦只是向周進貢當地土產作為周王是土地名義主宰的象徵。集團內成員如受外敵侵犯周王會組織集團聯軍保護。如內部成員違規周王亦可率聯軍討伐並按情況將其地沒收重新分配。
禮是二元制度
這個"禮"的制度是將社會簡單的二元化。
周王是天子,向上忠於天,對下照顧諸侯,
諸侯向上忠於周天子,對下照顧國內臣民,
諸侯家臣向上忠於諸侯,向下照顧家人,要注意的是家臣並無義務對周天子效忠。
大臣向上效忠國君,向下對自己食邑人民負責。
二元制的好處是簡單,社會各階層只要向上一層效忠向下一層負責,而周天子只要掌握下面的大臣及諸侯國君就可。
要維持這個體制就要有實力作為後盾。當時民智未開對自然現象有敬畏心,所以有國人所重唯伐與祀之說。周禮對此亦用了二元化的設計。在祭祀方面,天子和諸侯大臣庶民從祭品排場所用器具大小數量以至祭樂用的編鐘大小數目祭祀的樂曲歌舞班人數皆有規定不能僭越。見《周禮·春官》。天子排場最大當然亦希望得到上天及祖宗最多的眷顧。
在武裝力量方面"禮"對諸侯的兵力亦作規定保證周王的壟斷地位。見《周禮·夏官·序官》:“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
不獨在軍隊數量上設限,在防禦性的城牆高度面積,城內調動軍隊的道路闊度亦用上二元制。
周首都城牆最高面積最大,周天子宮殿圍牆次高。諸侯城牆高度用天子宮殿的高度,諸侯國君殿宮圍牆按比例低一級,諸侯大臣食邑城牆高度用其國君宮室的高度,大臣家的圍牆按比例又矮一級,其它如城廓面積城內及宮室通道闊窄亦如此類推。見《周禮·冬官·巧工記》
在祭祀或軍隊城廓上如有僭越就被視所造反,會被集團討伐。
制度訂立後就將成員分等級由親到疏,由有功到搭順風車,將周消化不來的地方級級分封出去。加上"禮"這個會規就是封建制度了。
"禮崩樂壞"正解
後來春秋戰國所謂"禮崩樂壞"就是指不遵"禮"這個遊戲規則以下犯上即廣府話所謂的"不分莊閒" "無大無細"之謂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